最近在电视上热播的《带着爸爸去留学》,让陪读这个话题又重新回到公众的视线。去年国内首部聚焦海外留学生家长陪读题材的电视剧《陪读妈妈》也曾同样作为热门话题,引起过公众广泛的热议。
电视剧里的陪读爸妈或多或少还原了真实陪读经历里的酸甜苦辣,让陪读家长这个早就屡见不鲜但很少被关注的群体,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孙红雷将陪读爸爸黄成栋,一个不折不扣的“儿子控”演绎得入木三分。黄成栋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儿子的任何要求几乎无条件满足,而且恨不得24小时盯着儿子、粘着儿子。
这也是不少陪读爸妈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到了异国他乡后,深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就启动了全方位照顾模式,从全职保姆、司机到补习老师,身兼多职,完全忘了送孩子出国读书不仅是为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同样重要的还有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这样的陪读无疑是对孩子培养这种能力的扼杀和束缚,使他们无法真正得到成长。
陪低龄孩子出国的初衷大多是因为对刚走出国门的学子来说,离开熟悉的祖国来到陌生的环境,从语言到沟通交流都是挑战,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适应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他们还可能因为文化差异产生一些情绪波动,或者因为没有亲人的陪伴而感到孤独,从而衍生出心理问题。而这个阶段家长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就显得弥足珍贵。
陪着女儿到多伦多留学的王妈妈就表示,让孩子出国读书,家长有能力的一定要陪读,尤其是本科之前的孩子。王妈妈说,她坚持家长一定陪读有几个原因:一是刚到新环境的孩子有一个适应期,很容易感到孤独。二是他们不仅要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还要应对学业上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语言氛围。如果遇到处理不了的事情,父母的建议和引导都能帮助孩子少走弯路。
王妈妈还表示,中学时期是孩子心理建设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对心理和情感比较敏感脆弱的孩子而言,内心变化十分需要得到家长关注。因此她建议,如果不能全程陪伴孩子,在入学后的2 - 3个月也要陪在孩子身边,帮他们度过最初的适应期。
当然,不仅女儿需要适应,王妈妈坦言刚到加国的她也经历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要学着做饭做家务,还要适应新的语言环境,但回顾陪读的两年时光,她表示能有这样一段陪女儿共同成长的经历,是很难得的珍贵记忆。
可陪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件能改变整个家庭生活状态的事情。陪读意味着家长要做出多方面付出的准备:放弃国内原有的工作和社交圈、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承担子女的日常照顾及多数时候独自承担情感陪护的角色。此外,到了新环境后,语言障碍、文化融合、夫妻异地和事业生活的变化对陪读爸妈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在《带着爸爸去留学》里,刘若瑜,一位陪读妈妈就因长期陪儿子在美国,面临婚姻危机而离婚。她在陪读过程中也同样面临和儿子的情感冲突及代沟问题。但这绝对不只在剧里,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系列的问题也让家长在做出是否陪读这个决定时变得更加慎重。可即使面临如此多的障碍,还是有家庭毅然决然选择了陪读生活,只能让人感叹父母之爱犹如大海,深沉而宽广。
但还是有不少陪读爸妈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从困惑到成长的蜕变,最后成功融入当地华人圈,不仅帮助孩子适应了当地的学习和生活,自己也收获了成长和喜悦。
作为一名陪读妈妈,A女士也曾被温哥华华人圈里的功利教育氛围裹挟,而给儿子报了一大堆没用的培训班,试图让儿子被塑造成另一个走进哈佛、耶鲁等常春藤名校的天之骄子。事实上在当地华人的圈子里,在各家太太的客厅里或餐桌上,永远不变的话题都是课外补习班与如何进入名校的信息。华人口中的有出息永远是一个价值尺度下的衡量标准:成绩、名校、职业和挣钱的能力,却对孩子的自我突破和成长视而不见。
身在其中的A女士自然也无法免俗,而这一切又都转化成各种情绪和行为,将焦虑和无形的压力传递给孩子。但高压的施压政策并未奏效,换来的只是儿子更激烈的反抗:9次旷课被体育老师投诉、洛杉矶演出老师半夜打电话告状、把一个快退休的乐队老师气得摔门走人、同学母亲把谎称学习却在游戏厅的他们抓了个现行……
如此强烈的冲突迫使A女士不得不停下来,放弃原本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转而尝试另一种方式——和儿子一起学习。她报名了成人高中,和儿子学习一样的高中课程,包括社会学、英语阅读和写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让她渐渐学会理解和体谅儿子克服困难的不易,也懂得面对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他需要一个调整的时间和过程。之后,A女士开始在College选修课程,为了更了解北美教育体系中成长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她从原来的强行安排改变为与儿子交换学习体验后的建议。
“我渐渐适应着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平等协商,而不是安排和命令。这种角色的调整几乎伴随着6年陪读的全部岁月,因为我必须面对每一天他的成长和变化。”A女士表示。
而儿子当义工和在各种社会机构实习的经历,也让A女士深刻感受到北美高中教育的宽广,它提供给孩子的是成长的丰富体验,旨在培养合格公民,而不是一味和分数与成绩较劲,同时能明显感受到儿子对于责任有了担当,对于人生有了思考。
在儿子进入大学后,A女士选择了回国。回顾六年的陪读时光,她表示从职场到家庭的转型并不容易。总有人问她,作为陪读妈妈的付出值不值。她说,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劝你谨慎;如果你已经开始,劝你坚持。六年陪伴的底气也让她在对待儿子的学习和生活上变得更为宽容和放松。
而同样身为母亲,唐女士的选择就比前两位妈妈来得更为洒脱。在她看来,有效的沟通比陪在身边更重要。她认为,陪读对孩子的帮助不大,但对家长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却很深远。
唐女士也曾有短暂的陪读经历,但在帮女儿Mona安排好寄宿家庭后,她就选择回国继续工作了。但她把女儿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生活和学习上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出现哪些问题应该联系谁,都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整理出整整50条的建议。她还建立了一家三口的微信群,在群里随时关注女儿的最新动态和生活状况,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也给女儿足够的关心和温暖。
划
重
点
其实无论陪读与否,Kate都有几条建议给到爸妈们
第一、一旦决定出国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心理层面要准备好独立生活,适应和接受陌生事物以及远离熟悉亲朋在异乡生活的孤独。
第二、陪读家长要注意角色转变,及时调整心态。在孩子逐渐步入留学生活正轨,结交新朋友的同时,家长们也应积极建立自己在当地的社交圈子,从而更好适应陪读生活。
第三、如果没有做好移民的打算,一旦孩子已经能够适应海外生活,就及时放手,给他们独立生活的自由。家长们也该回归自己原来的生活圈,找回自我,这才是明智之选。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text-align:="" justify;="" 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none;="" border-color:="" initial;="" box-sizing:="" border-box;"="">
最后,希望陪读爸妈们都能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角色,享受和孩子共同成长的陪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