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路上对学生们进行随机调查,问他们最不喜欢学校哪一点的话,想必大多数同学都会异口同声地答道:“作业。”作业,不仅是阻挡孩子放学后撒欢的拦路虎,也是妨碍孩子早睡的绊脚石。事实上不止学生,家长对作业这件事也是又爱又恨,网上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的段子和表情包更是层出不穷。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们和家长辛辛苦苦、吭哧吭哧地做作业、陪作业,到头来对学习、对知识的巩固到底有帮助吗?帮助打吗?Helen Silvester是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曼通女子文法学校的科学老师。下面来来听她对作业的看法与见解。
我同时教小学和初中,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批作业、布置作业就是我们每天的日常。然而,常常有人向我提起,这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些人可能是学生,可能是家长,有时还会是我自己的同事。每一次开家长会到头来都有可能会演变成家长对于作业的控诉大会。这让我不得不开始思考,作业的价值与否。
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持作业派和反对作业派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似乎发展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在反对作业派看来,有那时间做作业,倒不如用这点时间来陪陪家长和朋友。不仅如此,他们还搬出近年来孩子做作业与焦虑的关系来支撑自己的理论。
斯坦福教育学院在最近的一项针对高中生的调查中发现,大约56%的学生把作业归为自己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此外,他们还声称庞大的作业量使他们不仅睡眠得不到满足,还催生其它的健康问题。因为要做作业,他们无法花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也没法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课外时间。
工作记忆
当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时候,他们会运用到自己的短期记忆或工作记忆。在一节课的时间中,储存在其中的信息会不断更新。然而一等到下课,保存在两个记忆系统里的记忆就会被下节课的知识所取代。
大人们也遵循着同样的记忆系统。当你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时,有时你可能会突然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会来这里。这是因为新环境的光线、气味还有温度等信息迅速取代了工作记忆中的原有信息,要想回忆起原来的关键信息,就必须回到之前的环境。
很多人可能都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本来好好地走在马路上,这时突然被人叫住了,转头一看,原来是许久未见的同学或同事,刚想热情地打招呼,却发现不记得对方的名字了,最后只好尴尬收场。不过,要是有机会再一次“刚好遇见你”的话,想起对方名字的几率也会随之上升。
学习亦是如此,只有在不同的环境中多次巩固练习课堂里学到的知识,才能把知识掌握地更扎实。而回家作业,就是巩固的必要手段。只有通过回家作业的不停练习,才能提高学生将来想起并应用所学知识的几率。回家作业和学习之间的联系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在98年到03年的一项名为“学习的元分析”的研究中,结论提到“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学生所完成的作业的量,与考试中的表现不仅成正相关,而且关系巨大。”
回家作业的形式
在关乎回家作业的争论中,小学和初中的回家作业经常被拿来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权威John Hattie教授就曾经指出,小学阶段的作业对孩子学习上的作用微乎其微。然而,到了初中,作业的影响就大不相同了。
对此,Hattie教授解释说这很可能是因为初中阶段的作业更多是强化能力的练习,而小学阶段的作业则偏向于可有可无的练习。他在2014年BBC的采访中强调:“最没用的作业形式就是鸡肋的实验报告计划,最有用的作业则应该是复习每天所学的强化练习。”
所以,只有正确形式的回家作业才能对学生产生应有的效果。虽然目前尚未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作业对于不同学科的有效程度,但总的来说对于语言学以及数学相关的学科,这套法则绝对是适用的。只要通过适当的回家作业进行练习,就能延长学生的记忆时间。这样的话,不论将来遇到什么样的环境,孩子都能将所学的知识赖以运用。
(本文由Yuzhou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