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心理学家一样照顾孩子,让悔恨感助其成长

项炜捷, 2017/08/18 16:06

家长最难处理的往往是孩子的负面情绪。开开心心玩玩闹闹还行,一但孩子发脾气或者陷入低沉情绪,不仅难以哄好,严重还会影响心理健康。2

悔恨等负面情绪只能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吗?它没有一丁点儿好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最近的一项心理学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发现,悔恨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能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提升他们的决策能力。

悔恨感能提升孩子的决策能力

“所有人都厌恶后悔、愧疚的感觉,这让人很不舒服。每个人都在极力避免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儿,虽然都知道这不现实。”研究领头人Feeney博士说,“但我们的研究发现,悔恨感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让孩子做出更好的决定。”

timg (6)

326名北爱尔兰学童参加了此次实验,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或中层,都是典型的高加索人。

所有孩子都面临着美国综艺节目《一掷千金》式的境地,他们要从两个箱子中选择一个打开——其中一个箱子里有着更多的卡通贴纸。

在做完选择后,孩子们要给当下的感受打分。正如研究人员所说,那些因为选择了有更少贴纸而感觉难过的孩子,正在体会“孩童式的后悔”。timg (7)

第二天,研究人员像所有孩子提出了同样的要求,让他们进行第二次选择。因为首次的选择而后悔的孩子中,大部分都记住了前一天的结果,并选择了另外一个有着更多贴纸的箱子。

通过这次的实验,不难发现,只有一部分敏感的孩子会由于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感受到“后悔”这种心理状态。这就让他们在做决定时,能比无动于衷的孩子更加优秀。timg (8)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让老师和家长故意让孩子产生后悔的心情。”Feeney解释说,“但是,如果能够让孩子了解到,如果当初做的是另外的选择,现在一切不利的结果都可以避免。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有利的。”

家长如何合理引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因此可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负面情绪,家长一定要进行合理引导,让负面情绪导向良好的结果,进而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处理呢?家长不妨参考下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让孩子接受负面情绪,明白这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以家长的威严,强迫他们压抑个人情感。timg (4)

当孩子哭闹时,尤其是当家长觉得是在无理取闹时,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无非是以下几种:呵斥型,训斥孩子让其止住哭泣;劝导型,和声细语地让孩子停止哭泣;讲道理型,将孩子当成小大人,让他明白哭泣解决不了问题;威胁型,威胁孩子继续哭就不给他买玩具;消极处理型,不管孩子让他哭。

timg (3)

但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几种处理方式都不够恰当,因为这都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强迫孩子成熟。或许一次两次能够起到效用,但长远来看,孩子会认为表露负面情绪是一种不对的行为,继而压抑内心真实的情感。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承认他们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是合理的,它们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产生;也可能是因为孩子遭遇了挫折和困难。承受孩子的情绪,其实是为下一步的亲子交流奠定基础。timg (1)

但家长要注意的是,在承认孩子情绪的同时,也要制止不当行为。比如满地打滚地撒泼或是通过大声吵闹以期父母满足自己的愿望。

在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后,家长可以逐渐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说出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频繁使用“喔”、“我知道了”等回馈性语言和眼神交流,让孩子得到被重视的感觉。

在倾诉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情绪会随着讲述而逐渐平复,这个时候家长要适当性地提出表扬,比如“真棒,学会控制情绪了”。进一步加强孩子的认识,即遇到烦心事要和家长说出来。timg (2)

而另一部分孩子的问题,可能并没有得到解决。这时候家长就要担负起责任。如果是能一起通力完成的事,那就和孩子一起动手进行;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再进一步和孩子讲道理。但这次的讲道理是基于对孩子的看法有相当了解的前提下,孩子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

总之,和孩子的交往是一场博弈。家长不能把孩子当成可以随意命令的对象,而是共同成长的伴侣。在带领孩子逐渐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其实家长也在不断成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