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难民问题在网上引发热议,并持续发酵。姚晨首当其冲,遭炮轰“装逼误国”,联合国被骂成筛子,网友们也就“中国该不该接收难民”炒成了一锅粥。
事情缘由很多人都已明了。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联合国难民署当天在北京办了一场名叫#WithRefugees(和难民在一起)的活动,姚晨作为难民亲善大使,也出席了这场活动。据悉,姚晨声泪俱下呼吁中国人关注难民问题。“看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争先恐后表达着对难民问题的看法,特别感动,”姚晨在微博上写道。
与此同时,联合国官微也在活动前后发布系列微博,称“向全球6560万被迫流离失所的人们致敬”,并援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话称“所有国家都需要重新对难民提供基本的保护……各国应增加重新安置配额,并对在拥护的营地和生活在贫困中的难民给予更多的保护。”
姚晨和联合国官微的此番言论,引爆网友们群情激愤,纷纷在微博下评论,大骂姚晨“圣母婊”。在目前横扫欧洲的难民危机的阴影下,一股强烈的恐慌情绪迅速在网络上蔓延。网友@夜半钟声看风云 一则呼吁中国人反对政府接收难民的微博帖子,转发量达到8万多次。
之后的6月23日,一篇题为《装逼误国,圣母婊姚晨带的是什么节奏?!》的公众号文章也刷爆朋友圈,在微信平台引发新一轮讨论热潮。当天上午,数十篇围绕难民问题的热点文章横空出世,将讨论推向高潮。
这些文章中,不乏理性的分析,从国际局势、中国国情、宗教与民族、历史与传统等各个角度阐述中国是否应该接收中东难民;部分文章则被情绪主导,对姚晨的行为加以抨击;也有公众号分条缕析还原事件源头,称网友误解了姚晨,其本意并非呼吁“接收难民”而是“关注难民群体”,文章批判网络暴民,呼吁净化网络环境。
最终,随着外交部的“难民不是移民”立场阐明及姚晨的长文回应,事件渐渐偃旗息鼓。
在这场引发数亿网友关注的热门事件中,网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中青年为代表的网友是其中的主角。尽管社交媒体上,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但是在一片混乱的骂战中,大多数人的声音仍然淹没在汪洋的口水中,那些能够挑动神经的文字成了主流被追随。
当逃离了自媒体的战场,中国网友们作为个体对此次事件有怎样的看法?他们对中国接收难民呈现怎样的态度?而当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被研究时,不同的观点会呈现怎样的比例分布?这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在事件发酵的两天中,优智·家联合专业在线调查机构“深度了解”(Findoout),围绕“中东难民危机”及“中国是否应该接收中东难民”等话题,向1346名18-35岁的在线网友展开了调查。
我们相信,意见是可以被左右的,但数据会呈现最客观的现实。事实上,调查结果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与社交媒体上不太一样的观点世界。
更温和,更理性:
支持和反对比例持平 60%受访者对难民问题持谨慎态度
如果只看微博、微信网友的留言,你很容易就深信,在“中国是否应该接收中东难民”这个问题上,观点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一边倒:中国不应该接收难民。联合国官微下面的评论,更是有种让人置身于下一秒就要起义的错觉中。
而在此次调查中,结果却相对理性和温和。在1346名受访者中,认为中国应该接收中东难民的占21%,认为不应该接收的占19%,比例均不高且基本持平。而另外60%的受访者则谨慎地认为,“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无法轻易下结论。”
“你认为中国应该接收中东难民吗”调查结果
在认为应该接收中东难民的280名受访者中,68%的受访者认为接收原因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有人道主义精神”,41%的受访者认为此举“有助于缓解难民潮,解决难民问题”,认为“有助于塑造良好大国形象”和“难民可以为中国提供劳动力”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31%和24%。还有不少受访者直接指出,难民很可怜,助人为乐是基本的道德标准。
而在认为不应该接收中东难民的254名受访者中,大部分人还是考虑到欧洲的前车之鉴和中国的特殊国情。5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只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贫困人口需要顾及”,51%的受访者担心“欧洲混乱的前车之鉴,难民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另有37%的受访者表示,“造成难民危机的始作俑者才应该对难民负责”。少部分受访者指出,中国接收难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难民危机。
大部分受访者不愿意难民来自己家
但不排斥来自己城市或社区
2016年5月19日,国际人权组织“大郝国际”发布“难民受欢迎指数”,称中国民众是最欢迎难民的人,有近半数中国受访者甚至表示“愿意在自己家中接收难民”。当时,该结果曾在中国网上引发质疑。
几乎同时,环球时报-环球网也针对同一问题展开在线投票,90.3%的人表示“不愿意在自己家中接收难民”,反对“在自己所在城市,或与难民为邻”的比例达79.6%。
这一次,优智·家也将该问题纳入了调查中,得出了不太一样的结果。
1346名受访者中,仅26%的受访者“愿意在家接收难民”,62%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
愿意难民来家里的受访者中,61%认为“难民很可怜,不忍心看到他们过凄凉的生活”,49%认为“解决难民问题人人有责,带动周围的人关注并尝试解决难民问题”。另有部分网友思路清奇,他们愿意难民来家里的原因是“自己一个人孤独,希望有朋友作伴”。
不愿意在家里接收难民的受访者中,51%觉得“家庭是私密环境,愿意出钱但不愿带回家”,46%认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43%认为“安置在自己家里不安全”,另有19%的人认为“收容难民是国际国家事务,不应该摊到个人身上”。
与上述结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受访者不愿意难民来到自己家中,但大多数人并不排斥难民来到自己的城市或社区。35%的受访者坚定地表示愿意,35%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只有27%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
在选择愿意难民来到自己城市或社区的515名受访者中,67%认为“友爱向善的社区(城市)氛围值得赞扬”,46%认为此举可以“增加社区(城市)文化多样性,感受多元文化”,11%认为可以为城市创造GDP。而选择其他选项的受访者中,大部分仍然是认为难民可怜,对他们不忍心。
而持不愿意意见的363名受访者中,绝大多数(88%)的受访者是基于安全因素考量,他们“担心难民成为社区(城市)不稳定的因素”,也有少数受访者担心文化差异和劳动力过剩。
绝大多数受访者力挺姚晨
仅7%网友对姚晨好感度下降
难民问题事件爆发后,网友对当事人姚晨的讨伐可谓空前绝后。姚晨微博里上万评论刷屏,充斥着各种谩骂、讥讽和批判的声音,吓得她赶紧关了评论功能,却仍然阻挡不了围观群众的热议。
不少评论人称,此次事件将姚晨苦心经营的公益、公知形象毁于一旦。尽管后续也有不少文章开始为其正名,但效果甚微。
事实真是如此吗?或者说,脱离了微博等社交媒体,网友们的看法会有变化吗?在本次优智·家调查中,调查结果呈现了与网络舆情截然相反的态势。
1346名受访者中,近半(49%)力挺姚晨,认为姚晨此举是“正确行为,明星应该利用影响力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关注难民危机等宏大的社会问题。”仅有8%的受访者持反对意见,而持中立态度、认为“姚晨只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所谓对错”的受访者比例高达41%。
受访者对姚晨行为的看法比例分别
此外,经过这次难民问题事件,仅7%的受访者对姚晨好感度下降。60%的受访者好感度不变,33%的受访者好感度增加。
这一结果另人惊讶,也不由得让我们深思,网络调查结果与网络舆论之间,是否并没有天然的关联?究竟哪一种结果,才最能体现网民的意志?社交媒体如同大广场,仍然具有传统媒体的属性,依然遵循意见领袖与二次传播定律,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每一个个体的自由意志?
半数受访者将难民危机成因归于战争
难民危机是个复杂的问题,具有复杂的成因。本次调查无意探讨这一复杂的话题,也很难从逻辑上解释难民危机成因。但我们仍然想从数据上大致窥探网友们对旷日持久的难民危机的看法。
根据调查结果,过半(51%)的受访者将难民危机的最重要成因归于“战争”,30%认为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认为是“地理环境差,缺乏发展条件”和“当地人好吃懒做,发展乏力”的受访者比例分别是13%和3%。
在接收难民后,欧洲各国出现了难民与本国居民的冲突甚至犯罪事件,个别国家恐怖袭击不断。对此,40%的受访者认为,此乃“双方文化冲突”所致,30%认为,应该归咎于“难民中素质不高的群体”,2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接收国家歧视难民”的结果。
欧洲国家接收难民后,出现多次恐怖袭击。你觉得原因是?
至于如何解决难民危机,大部分网友呼吁世界和平,减少战争,建立庇护所和收容机构。
对于本次调查,深度了解在线调研公司执行总裁俞伯伟表示,调查结果有效地呈现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声音。“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当今中东难民问题有着很高的认识程度和健康、理性的心态。我们有理由认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立足于现实国情、包容的、理性的、友爱善良的年轻一代已经在我国形成。”俞泊伟说,“他们的声音给世界展示的是一个更积极的、负责任的、文明的新兴大国的形象,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也将在未来为我国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提供强大的社会基础,这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男女比例1:1。受访者年龄为18-35岁,他们是网络上最活跃的人群,也是此次事件最直接的参与者。
本调查的数据结果受到样本及调查方法的影响,仅反映受访人群的状态。 为进一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所有有效问卷均经过在线调查系统的自动筛选功能和人工对IP地址、答题完整度和逻辑等信息查错,剔除重复IP填写的无效问卷、部分答题不完整的问卷以及前后逻辑矛盾的问卷,并根据需要对受访者的性别、年龄等进行配比。
登录http://www.findoout.cn/survey/analyze/Report2.aspx?aid=HkoOtcyDKFA%3d 查看本次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