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长假,四川泸县太伏中学一名学生突然死亡的事件刷屏朋友圈,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反响。几乎同一时间,香港大学也被爆集体欺凌事件,数名疑似港大学生宿舍性侵一男生。两起事件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名词:校园暴力,这一曾经被忽视、如今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的校园恶性行为。
近年来,有关校园暴力行为新闻报道的数量触目惊心:重庆一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打成十级伤残;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打小学女生25耳光;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大兴女生遭同学围殴撕嘴;汕头13岁少女被逼脱衣拍视频;淮安13岁女孩被同学逼迫吞下铁钉等等。
不止中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校园暴力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家长的不重视、校方的不作为,学生的敢怒不敢言,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酿成悲剧后果。而校园暴力事件中,老师、校领导的处理方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近日,英国行为主义研究学家汤姆·本奈特(Tom Bennett)发表其潜心数月的研究报告《创建校园文化:学校领导人如何优化自身行为》,就校园不良行为问题展开探讨。本奈特着眼于英国,他指出英国官方数据一直低估了校园不良行为的危害,“过去一直没有采取足够行为应对校园不良行为的隐患。”
本奈特认为,校园行为对学生的学业及人生轨迹都影响颇大,应该受到学校和政府的重视。该报告通过详实的证据论证,英国校园不良行为会产生严重危害。他特别强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确保一个强有力的校领导团体。“不论多么资深的教师,都无法发挥出校领导在行为管理中的作用。”
报告还发现,尽管各校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有一些行为管理却具有普世价值,如规则明确,管理严格,提出期望,打造孩子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本奈特将这些共性归结为校园文化。
本奈特认为,必须确立优秀行为的文化,并让其广为人知。其中应当包括针对学校不同部门的行为的明确规则、后果、处罚、奖赏以及期望。他还呼吁教育部为存在不良行为的学校提供专项资金,资助其建立校内部门,提供专家咨询,来帮助那些渴望从善的学生在恰当时机重新融入校园主流文化之中。同时,报告呼吁为班主任提供专业培训并建立新的考核标准,确保他们知晓如何制定出全面的班级规定,并对行为管理方法有所涉猎。
英国教育部对本奈特的报告表示赞赏,承诺将会根据调查结果考量正在进行的工作,来协助和支持学校解决问题。
本奈特的建议对国内同样适用。国内舆论对校园不良行为的讨论核心聚焦于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和校园安全。
2016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特别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然而,虽然近年来国内开始重视校园暴力及其危害性,但其重视程度仍然不足。最高法院一课题组在2016年进行对典型校园暴力刑事案件的专项调研显示,通常是构成犯罪以后,公安机关将孩子拘留或抓捕,通知家长,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校方在负面事件出现时大多起着大事化了、中和协调的作用,真正发挥作用的仍是公安机关。
四川省政协委员曾文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出,不能把校园暴力事件的责任简单粗暴地推到孩子们身上,更多的应当反思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反思。
学校要全面加强安全教育,可以定期开展法制讲座,组织全体师生看法制教育电影,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校园暴力。
教师要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当发现打架的苗头,或者学生之间有了矛盾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如何处理事情,如果处理不当,靠暴力处理的话,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受到什么样处罚,让学生知道暴力的结果。
学校努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风气,教师努力创建文明团结和谐的班集体,让每个学生努力做到自尊自爱,不欺负弱小等。此外,教师和家长要多沟通交流,一旦发现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编译 孟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