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转体制外,什么时间最合适?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Nicole, 2019/06/10 13:57

身在魔都,关于孩子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路线的择决,是让不少家长困扰的难题:

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究竟该怎么选?

体制内转体制外,什么时间节点最合适?

孩子转校要做什么准备?有哪些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体制内or体制外,择校究竟该怎么选?

体制内

小学➔初中➔中考/自招/名额分配➔高中➔高考/自招➔国内大学

解读:

体制内教育,又被称为“应试教育”,就是大多数人口中的“要参加高考的那种”;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题海战术”、“刷题”等方式,高强度、反复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知识技能。也得益于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的基础教育知识非常扎实。学生在学业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就意味着花费在兴趣爱好上的时间可能会减少,甚至被暂时搁置。

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学生在经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考试之后,以中考和高考为导向,取得高分为目的,唯有通过这样的考试训练才能与其他学生竞争数量较少的优质教学资源,从而跻身985、211名校之列。

教学模式上以老师主导教学,学生接受为主;特别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容易因为压力过大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比较缺乏想象力、创造力、自我思考的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学校也相对不那么注重学生个体特色的发展。对学科能力的要求上,主要追求学习的深度;同时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主要停留在会考试即可。

评价:

大多数家长还是会选择体制内教育,无论是公办初中还是民办初中,升学路径主要是中考、高考。

当前体制内教育的问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升学竞争激烈,导致升学压力前置。先前升学压力主要在高考,现在小学升初中、初升高都有一定的压力。

先选择体制内的教育,在大学期间出国交流性价比很高,不少家长认为,太早出国,孩子自立能力和适应能力也不够好。

获得好成绩,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需要努力,没有轻松的捷径;为了逃避而选择体制外,更像是自我麻痹。

35-5cdfb7.png

体制外

国际/国外小学➔国际/国外初中➔国际/国外高中➔国外大学

解读:

体制外教育,也被称为“素质教育”,成绩是利用等级划分的,学生只要达到一定区间即可,不存在“1分差千人”的情况。素质教育虽然不要求学生在学业上取得很高的成绩,但要求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以及兴趣爱好,要能兼顾学业和爱好。看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志在打造社会需要的全方位人才。

以大学录取标准为导向,学生通过科学全面的自我提升方式,进入理想的学校;因为理想学校可以是世界范围内的,可选择性也更丰富一些。但若因此下定义说,走体制外路线就比体制内轻松,那是绝对错误的;不管什么路线,想进入理想院校都绝非易事。

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主导,老师给予启发;但学科基础可能因此不够扎实。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充分利用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和探究,与他人合作,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这对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极大的提高。凡事都没有标准答案的原则,也对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学科能力要求上,追求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课程内容也更丰富。因课程为全英文教学,教材也都是全英的,因此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很高。

评价:

体制外升学压力较小,大多不用参加中高考,有学校直升或直接出国。

体制外学校相比而言课业压力较小,但并不是说学习完全轻松、快乐。想要学好,到哪里都一样。实践活动较多,教学形式更多样,教育理念上区别于体制内学校。

适合家庭:

(1)家境

选择体制外,初中或高中准备出国的家庭,一般家底较好或者家庭年收入税后100万左右。孩子在国外的学费与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家庭环境

选择体制外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 学霸父母+高收入阶层+认同国外精英教育模式。一般小学或者初中就开始走体制外路线了,高中或者大学出去留学。

  • 高收入父母+外籍。孩子有国外身份,从小就必须走体制外路线,读国际类学校。

  • 高收入家长,孩子在国内成绩不好,未来在体制内较难进入好学校,选择体制外学校未来出路相比更好。

36-6ab205.png

体制内转体制外,什么时间最合适?

如果孩子还小目前还处于“体制内路线”,但是将来决定让孩子走“体制外教育路线”,那什么时候转轨最合适?

为此我们请教了一些业内专家、牛娃家长,综合各方观点考虑之后告诉大家:最佳转轨时间应该是在孩子小升初或初升高的时候。

虽然每个家庭情况不同要依自己而定,但这两个时间节点一般来说比较适合大多数中国家庭。

年纪越小就越容易适应国际化教育,英文的用法和口音也会更地道,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孩子小时候基本的三观塑形与中国文化认同感,因此这个时间点要拿捏得当,在给各家庭充分的时间考虑后以及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小升初或初升高转轨是最合适的。

目前上海绝大多数的国际学校都是采用国际课程体系,同时融合国内课程加以平衡,为学生对接海外大学做好充足准备。

所以如果孩子在初高中时候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在将来的学习中就会事半功倍,让孩子更早适应中西文化,做到真正中西结合。

37-70d49a.png

转校考察重点及注意事项

很多家长有个误区觉得体制内学校=应试教育,国际学校=快乐教育。

38-73d05c.png

以IB课程为例子,最后要准备论文,应对各种高难度考试,45分满分的IB课程,每年只有100人是满分,38以上才能申请剑桥牛津等名校,压力可想而知。

将来大学时留学美国,如果要申请到全美排名前10的学校,托福语言成绩(满分120分)要达到110分以上,新SAT美国高考成绩(满分1600分)要达到1520分以上;

将来大学时留学英国,G5(英国5所超级精英院校)中牛津和剑桥大学要求学生的A-Level(英国高考)成绩达到A+,A+,A+或A+,A+,A,雅思语言成绩均分要7-7.5分,单项不低于7分(单项满分9分);

如果要申请海外顶尖高中,托福成绩至少要达到105-110分,甚至是110分以上。

从数据就可以看出,顶尖名校对孩子的成绩要求都非常高,不光是学术成绩还有语言成绩。

对比体制内,国际学校的实践活动较多,教学形式更多样,更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如果孩子偏科,有些“出格”,或理想远大,不甘平庸,可以考虑送孩子读国际学校。

家长们在择校前不妨先想想孩子有出国意向吗?你为孩子选择的这所学校,是会增长孩子身上的灵性,还是让他不自觉的压抑天性?孩子的独立能力强不强?语言过关了吗?有没有特长?想清楚这些在做打算也不迟。

在开学前,体制外学校一般也都开展了校园开放日活动,家长尽量多参加一些,在做实地考察时,切记注意以下事项的重要性排序:

校长的教育理念>家长群的育儿观念>教学带头人及师资>课程分类和质量>教学环境

什么样的将军,带出什么样的兵。因此校长的教育理念,会完全体现在学校的教学节奏、课程选择等各项上面。至于家长群的育儿观念,则是不同教育理念下产生的不同氛围。找到与你定位相匹配的家长群,就等于找到了合适的学校。

如果宝爸宝妈们还在犹豫要给孩子选择体制内或体制外,可以来做一下这份简易测试~

1.您目前的家庭经济状况是如下的哪种:

A.低收入 

B.高收入 

C.富裕

(如果选A,请放弃国际/双语学校)

(如果选B、C,跳至第3题)

2.孩子在生活上表现的是如下哪种情况:

A.依赖性极强 

B.一半依赖一半独立 

C.独立性非常强

(如果选A,建议读体制内学校)

(如果选B、C,跳至第5题)

3.您希望孩子未来发展的国家是:

A.其他国家 

B.中国和其他国家 

C.中国

(如果选A、B,跳至第5题)

(如果选C,建议尽早规划体制内路线)

4.您是否能陪读:

A.能 

B.不能

(如果选B,建议先选择国际/双语学校过度,高中或以上年龄再送出国学习)

(如果选A,建议先选择国际/双语学校过度,初中或以上年龄再送出国学习)

5.您对孩子的教育需求是如下哪种情况:

A.需要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找到一份好工作

B.需要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同时具备一些个性,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C.需要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同时极具个性,能够举一反三

(如果选A,建议读体制内学校)

(如果选B、C,返回第4题)

那么从体制外转体制内呢?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一旦适应国际教育的学习节奏和环境后,一般很难再去适应国内教育。

家长圈中有一种说法很流行——择校最不该考虑的就是“退路”!

不管选择哪所双语学校,最不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转回体制内学校的条件。实际上,国际学校的孩子试很难再回去适应体制内的教育环境的。

比如小升初的时候,正好是孩子的青春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择校转回体制内,孩子会很崩溃,家长的日子也不好过。如果未来有一天从素质教育环境中回到刷题大军中去,相当于用自己的劣势去PK别人家的优势。

大部分家长会希望“鱼与熊掌”兼得。最好孩子又能有体制外的灵活和体制内的严谨,最好又能全面发展阳光健康,又保留高考的入场券。这种情况可能吗?不是没有可能。不过现实情况大是“转出去”可行,“转回来”则很稀少,这里面主要是孩子太受罪。转回体制内之后,学习方式、思维习惯、评价体系都太不一样了。

而且从不少家长的反馈来看,即便是去有学籍的双语学校,将来也不太可能再走高考路。如果一开始没有规划,转来转去,大家都痛苦不说,最后关键的大学申请可能结果更会受影响。

39-7821c2.png

无论国际还是双语学校,完成学业的总费用都不低,所以不建议低收入的家庭冒险,毕竟不是所有有留外背景的孩子都能有好的出路。

如果是有移民倾向,建议让孩子尽早融入该国的文化,不然会格格不入,不利于今后生活。

如果没有陪读条件,建议至少高中再送过去,一是国内的学费相对便宜,二是高中以后孩子的三观相对稳定。

当然,选择国内还是国际教育,根源的问题是: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年365天,在学校的时间最多190天;一天24个小时,在学校时间也就是8个小时。这样算起来,学校只承担了六分之一的教育任务,真正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并不是学校,而是家长自己。

你觉得他身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格?而这些,你觉得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可以培养出来?一方面家庭教育,一方面学校教育,这两者之间必然是配合关系。那么什么样的教育体制能够匹配你的家庭教育?

作为家长,想要给孩子塑造什么样的人格,那么你就往这条路去走,未必出国就一定能塑造出你想要的人格,但也未必在国内就一定做不到。

 

本文有关内容和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信息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转自:远播国际教育


优智家官方微信会定期推出优质文章,记得关注哦。如有关于亲子教育、留学、移民、置业、家庭生活、健康等方面的疑问或建议,欢迎后台直接回复我们。

7-dd41a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