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孩子们只有在14岁左右参加中考前,才会第一次遇到“填志愿”这件事。家长通常只需在周围打听打听,挑一所离家近、环境还过得去、老师们和蔼、声誉不差(只要不是以出“小混混”著称就行)的小学,登记一下就算搞定。接下来只需准备书包文具,等着9月1日送孩子去学校报到。
如今,父母从孩子刚出世就开始焦虑,迫切感到规划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必要性,已经是中国一线城市里尽人皆知的常态。恐怖的是,其中存在一步错、步步错的规律——选错了幼儿园,可能直接决定进不了好小学,进而决定考不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4月23日为上海公办小学入学信息登记的截止日期,24-27日则是民办小学志愿的填报时间。春光明媚的五月,家长们即将带着6岁的孩子,辗转于各个学校,笔试、面谈,随即等待最终的宣判。
优智家在这个揪心的时间点上,特地采访了四位家长,采集到了上海幼升小战场上的一线情报。V和Q是已经见证过这场厮杀的过来人,他们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一年级。
您的孩子在哪种类型的学校就读,公立小学、民办双语学校还是国际学校?
V:双语学校的国际部。
Q:民办小学。
小学择校时,您最关心的问题有哪些?学校的哪些因素是您首先考虑的?
V:学校的课程设置、学费、路程。考虑最多的是课程设置。
Q:学校的校风、习惯、成绩、升学率。
您的小孩目前就读的学校,有哪些长处?哪些不足?
V:长处:小朋友学的很开心,学习压力不大,所学的知识面很广,不是以应试、刷题为主要学习方式,英文程度很高。短处:学习整体体量不够,还需要我们课外补习,中文程度比普通小学的孩子差很多。
Q:我们这所小学的数学是强项,习惯也培养得挺好,劳逸结合做得不错。而且这家小学有自己的中学部,高中模考成绩在黄浦区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从小学直升有70%的升学率,这样就可以规避掉小升初的痛苦。缺点是英语需要加强。
择校时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V:中国籍小朋友想选的体制外学校数量少,很多都是在郊区,对于住在市区的孩子很不方便。每个学校学的课程也不一样需要了解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听了不少学校的宣讲会,最后确定要去的学校,路程问题只好自己解决。
Q:我们对应的公立属于不错的,所以考民办也没什么后顾之忧。
您提前多久开始考虑幼升小择校的?
V:幼儿园小班就开始考虑了。
Q:中班暑期就开始考虑了。
就您家的情况,户口成问题吗?
V:我们考体制外,不用考虑户口问题。
Q:不成问题,户口和心仪的小学都在黄浦,不涉及跨区。
您觉得当初考核录取机制的难度在哪些方面?
V:主要是英文,学校招生的老师曾经明确跟我说,他们只挑选他们了解的双语幼儿园的学生来面试,所以并不是所有报名的小朋友都能获得面试资格,这就等于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就要考虑小学问题。
Q:难点在于让那么小的小孩认那么多字,学习数学加减法和一些简单的英语名词,这些东西对于还在中大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家长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在孩子身上。
每个月孩子教育开销有多大,占月总支出的百分比是多少?
V:教育费每个月在1.5万,包括学费和课外学习班费用,占收入的20%。
Q:入小学前每月4000左右,因为英语当时补的比较厉害;进小学以后每个月3000左右,我们有专门让孩子读书的资金。
您觉得上海目前的幼升小择校机制是否存在问题?若有,有哪些问题?
V:对小孩和家长压力太大,好的学校都需要幼儿园小朋友学会很多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
Q:经历过幼升小后觉得确实挺残酷的,僧多粥少。好的学校还有各种户口的限制。
而J和H两位家长的孩子正在读幼儿园大班,即将迎来幼升小的最终战役。他们的言谈中显然流露出更浓重的硝烟气息。
您的孩子目前在哪种类型的幼儿园就读?公立、私立双语学校还是国际学校?想选择什么类型的小学?
J:我女儿就读的幼儿园是全市招生的示范园,目的也是为了有个还算不错的光鲜履历——你没有看错,幼儿园就开始讲究出身门第和履历含金量了。目前我全职在家辅导女儿学习,打算冲击某个上升势头很猛、全市招生的民办小学。我们就读的公办幼儿园还算出名,是全市比较出色的示范园之一;缺点则是公办幼儿园有规定,不能教授任何思维训练、拼音、英语等课程。所以我们很辛苦,需要每个周末带孩子辗转于各大兴趣班——当然,这也是公办幼儿园孩子们的生活常态吧,很无奈,但也很现实。
H:我儿子正在公立示范幼儿园就读。我们选定了三所小学:就近的公办,平利路一小;民办的培佳和民办丽英。我们最想进的是培佳。
小学择校时,您最关心的问题有哪些?学校的哪些因素是您首先考虑的?
J:我个人最关心的,肯定是小升初(进入民办顶级初中)的升学率;其次,我也关注学校课程的安排。此外,学校和家的距离,也是我的考量标准之一。我个人还是不会选择路途太远的学校,哪怕是名校也不行,在长身体阶段,孩子的睡眠很重要,我不舍得让孩子太辛苦,每天少睡半个小时。
H:我关心距离、师资、课外活动。公办是我家对口的,离家近,而且是小班化教学。培佳是离家最近的民办之一,他们在英语方面有一定专长。从官网介绍看,校园活动较多,教学质量基本能保证,比公办学校的要求高,在学校能学到更多的内容。选择丽英的理由和培佳差不多,但它离家较远。之所以考虑丽英,是因为它面向全市招生,填报时不限第几志愿——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只面试第一志愿,所以丽英可以作为备选。
您提前多久开始考虑幼升小择校的?
J:因为不是学区房,没有很好的公办学校保底,所以必须未雨绸缪,笨鸟先飞——提前准备民办之路,我差不多是从中班开始的,陆陆续续报了英语和一些运动课程,我也努力见缝插针地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目的是让孩子在家和兴趣班中补充知识,最好能顺利考上民办小学。
H:大概一年前开始研究吧,从以往情况看,学校主要考察孩子的思维能力、运动能力、英语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礼仪,还有的学校面试家长——这一点,我理解是要看家长是否能适应民办小学较快的学习节奏,能否配合学校和老师的要求 ,从父母身上看孩子是否具有某些品质。我们基本能力应该具备了,但和数千人pk,能否突围,无法判断。
就您家的情况,户口成问题吗?
J:现在公办招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热门区,不光是要求户口做到人户合一,有的还要提前五年挂上户口才行。我们家因为本身不是学区房,人户也不分离,公办对口学校虽然地段一流,离我家只有5分钟不到的路程,但遗憾的是,属于“菜小”(指有很多底层外地打工人员——如菜场卖菜的——子女就读的小学),教育质量不算太不给力,自然让我有些不甘心。所以为了孩子,我辞去工作,在家全心全意“自鸡”(意为在家自己打鸡血,而不是在外面上思维训练班),希望能在千军万马中成功冲击心仪的民办小学。目前,还在紧张备战中。
H:不是问题。我们已经将户口从静安迁移到了普陀,因为原先对口的公办小学不是很好,万一本区民办考不上,只能上对口就糟了!!转好户口之后,我们现在对口一家中等小学,算是兜底吧。
想读私立双语学校或国际学校,您觉得考核录取机制的难度在哪些方面?
J:第一,面试难度大,竞争激烈。这几年都是生育高峰,大家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多知名的国际学校,投简历的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相比,都是几十比一,甚至是百里挑一。第二,你们懂的,条子生太多,需要拼爹……
H:困难在于孩子不喜欢你给他设定很多课程,也不愿意周末和晚上的时间用来刷题。另外,对于一些面试的问题也很难教孩子回答。比如,老师如果问:你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啥?或者你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孩子的回答是打游戏,喜羊羊……你会很崩溃,但又不能教孩子撒谎,只能引导他想到一些正能量的事情上,比如你就要跟他讲:其实你也爱看书听故事对嘛?
每个月孩子教育开销有多大,占月总支出的百分比是多少?
J:我家有个还算严厉的虎妈,给女儿报了很多班(英语、芭蕾、钢琴、乐理、游泳、足球、击剑、芭蕾等),目前一年花在各种兴趣班和英语学习(我们没有参加任何思维训练班,所以并不算鸡血),大概6万一个人(目前儿子还小,托班一年大概也要3万)。算下来,一年差不多十万元都用在教育上,占月总支出25%左右。
H:我们给孩子上过乐高、绘画、钢琴、游泳、学而思、英语、围棋,最多时候一天上四门课。很难说孩子喜欢不喜欢,钢琴他说不喜欢,但还是会练的。我觉得他自己还是从这些课程中感到了一些成长的快乐,虽然枯燥的学习和练习他肯定不喜欢,但也觉得坚持是必要。花了多少钱,我没太计算过。以现在情况而言,围棋、英语、学而思、钢琴,再加上幼儿园的园费,一个月大概4500吧。
您觉得上海目前的幼升小择校机制是否存在问题?有哪些问题?
J:毫无疑问!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择校机制导致马太效应愈来愈明显——好的学校大家挤破脑袋要去,花几十万为了一张入场券的大有人在,而普通的学校无人问津,就算地段对口也不愿去。在那些优质学校门口,哪怕是接送孩子的老人,也都对孩子的学业、未来的动向如数家珍;而那些不算太好的小学里,家长们凑在一起接孩子,聊的都是家长里短,对孩子的学业过问偏少。我没有任何歧视或者秀优越感,但这就是现状。
H:教育资源不平均,民办小学在小升初中占据了大量名额,所以家长才从幼升小就开始焦虑。而好的民办初中又是好高中的敲门砖,所以……公办学校和民办小学在教育方式上差别很大,但公办的快乐教育其实是将很大的教育包袱甩给了家长,孩子被迫要在体制外学更多的东西,花更多的钱,所以家长被迫选择民办,其实反倒是一种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