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如何帮助孩子融入集体?

Dr. Nate Balfanz, 2017/03/18 10:12
译/孟悦

 

提问: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到成绩突出,同时融入集体?

 

在上海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城市里读书,最美妙的事情在于你无需在意很多老观念,比如其他孩子长什么样子,说什么语言,有什么习惯。这些忧虑都可抛诸脑后。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国际学校里,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同坐一个教室里,并用两种以上语言进行学习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虽然这种多元文化的环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孩子们依然倾向于寻找文化、性格类似的人做朋友——或长相相似,或说同一种语言,或文化信仰相同,亦或兴趣爱好一致。这可能使学生中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团体之外的孩子会产生被遗忘被孤立的感觉。父母一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既培养孩子的个性,又帮助他们认识到融入优秀的同龄人群体的重要性呢?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融入适当的同龄群体不仅对个人来说好处多多,对人类的进化也是一个必要步骤。孩子幼年时,支撑他们成长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主要监护人(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从同龄人和同一社会群体的人中进行学习。

“童年阶段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会对孩子终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儿童发展专家、作家Dan Siegel博士说,“与同龄群体建立关系可以上升到生与死的话题,它是几百万年来人类进化的结果。良好的社交关系是保持身心健康、长寿、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童年时期培养孩子正确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会对他们的总体发展和终身幸福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帮助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小妙招

1.  塑造孩子自身性格。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自信。要想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就要更加注重发掘并赞扬孩子独特的才华和能力,少纠正那些他们独具一格的想法——那应该是你希望看到的。

2. 熟能生巧。我永远记得7岁那年,爸爸一遍又一遍地和我一起练习的场景:如何站直,如何直视别人的眼睛,如何握手,如何自我介绍(我小时候经常搬家,所以经常要与新邻居打交道)。幼年在家里与你信任的人做这些练习,会帮助你在真正与陌生人接触时放松下来。

3. 回顾你的童年。旁观孩子社交的过程有时会触发自己童年交友的回忆。此时,你会自我反思:“我小时候哪一点做的不够好呢?哪些帮助是有用的?哪些又是没用的?”回忆这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时给孩子适当的回应与建议。

 

Balfanz博士是美国医疗中心的高级临床心理学家,为上海的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家庭提供综合的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详情请邮件联系Balfanz博士:nate.balfanz@amc-shanghai.cn